2010年5月03日
學者文獻
學者文獻
中國音樂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十五)
中國音樂裡的組件
談到旋律,開始觸碰到音樂與聽眾直接溝通的界面。
混沌很怪。他萬古長存,很普世,但不擅大眾語言。幸而,他善解世情人意----
混沌: 我明白你的苦處。音樂是聽覺上的藝術,不要說用文字,即使有樂譜,亦須是有音樂經驗的人才易理解。所以,老先生們以口傳心授為主,着重親自示範,輔以樂譜,是有其道理的。
我: 上周,我談到中國音樂的旋律「有些東西」,這個「有些」,如果要一樣樣道來,也許可以編制詞典了。
混沌: 那麼,我們就合力來編制這部中國傳統音樂大詞典罷,由旋律,到節奏、曲式. . . .等等,每次附在結尾,也好供學生們查閱。
好吧,看着試辦。上周說過加花,今天就解釋加花的一些種類。
不過,這裡須先言明導至中國音樂經常性地加花的一個原因:演奏家的主導角色。
中國人傳統上不像洋人那樣重視作曲家,所以經常反而是留下記譜的人的姓名,只知是
由誰記譜傳譜,卻不知由誰原創。有關原創者的,裡面有許多是傳說,例如孔子推崇<韶>,傳說是上古三皇五帝中的舜的音樂,那到底是舜作的,還是舜同代人作的,根本沒有人說得準;莊子用以闡述思想的<咸池>,則是黃帝時的音樂,這也有同樣的問題。同時,中國人也愛借托古人,例如我們今天彈的<高山>與<流水>,雖然許多人都相信其實並非伯牙的原作,但今人在作樂曲介紹時,仍喜歡依附着伯牙與子期的故事。
由於音樂不重作品的原創性,這便提供演奏家很大的發揮空間,供他們隨着需要,在旋律中加減音符。
此外,中樂旋律不避相鄰音一再重複,樂句經常性反覆。例如<梅花三弄>的do sol sol sol---mi re do sol sol sol--- mi re do re do re mi sol sol sol---以這樣開始的主題便在全曲中一再重覆;而「三弄」的意思,亦即這樣展開的主題,共會彈弄三次。於是,這當中就需要演奏家來潤飾。
一段旋律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甚至中間插入其他東西,前後地重複十數次,以至數十次地奏,是中國民間音樂裡的一大特色,十分常見。例如婚喪用的儀仗音樂要隨儀仗隊走的路程長短、停頓、速度等來隨機應變,有時一奏起來就是幾小時,有時甚至更長。彈奏這類可長可短的民間音樂,彈奏者的身價,往往視乎他們能否激發起參加者的情緒,於是一段旋律如何穿插變化,演奏的臨場發揮便很關鍵,加花減花是必不可少的技巧,當然也不只於加減花。這些都是民間演奏藝人的「揾食」必殺技。
還有,中國音樂雖然有五聲音階、六聲音階、七聲音階,甚至八聲,以至九聲音階,但音樂旋律裡往往只用上其中四個音,也有只用兩個、三個音的。日後我在講到音腔時,會較詳細地解釋。此外,為了音腔上的需要,也會利用到加花技巧。
加花是一種裝飾手法。學習加花:一方面,是學習變奏的能力;同時,另一方面,也須從中學習捕捉規律,了解到音樂的可塑性,了解到同一旋律透過不同的加花手法,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喜怒哀樂。
由於加花是民間演奏手法,故此沒有一種精確的定義。
從學術角度看,是否應把加花分為狹義與廣義,目前還說不準。一般而言,學術界會把它分為原板眼加花,與增減板眼加花兩種。前者不改變原來旋律的板拍結構,後者則會對原有板拍產生增或減的作用。
(請假啓事:混沌與我五月趁春暖花開,將西飛香格里拉雲遊。特此向看官們請一個月假,六月七日再戰江湖。再見。)
標籤: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