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炯柱博客

     返回

  炯柱博客 炯柱博客

目錄

 

封存

 

 
2010年3月22日
學者文獻


中國音樂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十)

中國樂理若要讓我等現代人容易理解,其實也可以洋為中用。

什麼意思?即亦可以用音程、調式調性、節奏節拍、對位、和聲、曲式結構,與配器等等西洋概念來討論。

( 從彭祖家裡出來後,有關中國音樂樂理的事,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旋。)

現代懂拉彈吹打中國樂噐的人,會唱中文歌、用中文寫念詩詞的人,不一定知道有中國樂理,更談不上懂了。這是近代以來國民教育上的一項缺失。且不說太過遠古的文獻了,單看清朝,康熙53年便編纂過樂理書《律呂正義》五卷,後來,在乾隆11年又增加了後編一百二十卷。當然,明朝朱載堉的樂學與律學著作,更不能不提。近五百年來,談論中國樂理有關的文獻多如牛毛,遠不止於上述例子,隨便舉些明清著名文人而又有樂論傳世的名字,便有王陽明、李贄、徐渭、嚴澂、徐上瀛、李漁、毛奇齡、方苞、龔自珍. . . . . . . 這還未計如朱權等王孫貴冑。至於五百年之前,也還有一大堆。這說明古代中國有文化的人,多多少少都懂一點樂理。

但是,為什麼到了現代,我們這些愛樂人對中國樂理是這樣地陌生,甚至敬而遠之?

理由很多,但肯定不是因為中國樂理太落後,太不科學。想想,心裡難過,不如單刀直入,講中國樂理,藉以証明我的想法。

先講音程、音階,調式調性。

在中國的樂理上,這牽涉二個課題:樂律、樂調。

講樂律與樂調,須先記住兩組概念:(1) 宮商角徵羽,亦即西洋唱名do re me so la;(2)十二律呂,這組有點嚇人,事實上即洋概念裡八度中十二個半音C、C#、D、D#、E、F、F#、G、G#、A、A#、B (C#即降D,如此類推) ,只不過中國人自古稱之為黄鐘、大呂、太簇、夷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換言之,若以黄鐘為宮,即黄鐘調,亦即C調。中西不同之處,其一是中國以五聲為主,無大小調之分。此外,最具中國音樂特色的音階,全音與半音之間的音高距離,亦與西洋的十二平均率不一樣。中國傳統用的音階有兩種:五度相生率(又稱三分損益率,或稱隔八相生率) 與純率;但中國人也制訂過十二平均率,制訂者就是前述的朱載堉,只是傳統上不用而已。因此在樂理上而言,中國共有三套音階制度:五度相生率、純率,與十二平均率。

用古琴來解釋中國的樂律樂調,是最好不過。然而,古琴這種活了數千年的藝術,到了今天,彈的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通中國樂理;創作人也多以求新為時尚,不管老祖宗的規矩,而研究中國樂理的,也不創作,甚至不甚彈琴。這就是令我沉吟興嘆的原因!


標籤: 學者文獻

 


提交評論


 

 

Copyright © 2010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Designed by Sunny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