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炯柱博客

     返回

  炯柱博客 炯柱博客

目錄

 

封存

 

 
2010年3月15日
學者文獻


中國音樂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九)

彭祖盛情,酒飽飯醉,正準備與蕭公子等話別,赫然見素牆上掛一張七弦琴。

忖道:自古以還,讀書人不撤琴瑟,彭先生懂琴,不足為奇。

沉吟之際,見彭祖於櫃內取出一副絲弦,細看,弦冰雪潔白,結實光滑。

彭祖 :此琴名為虎嘯,高低和諧醇厚。弦則為漢之舊弦,張力極佳,非今弦可匹比。

我 :今有些絲弦難以調至標準音高,亦有因弦面不夠光滑,導至會出現噪音之不理想現象。弦之今不如昔,製造技術固然是一個問題,桑葉蠶絲質量又是一個問題。絲弦易斷,且甚受天氣影響,保養頗費周章。為解决弦的問題,上世紀五十年代發明的鋼弦,張力雖佳,卻易流於尖柔而欠醇。今世雖號稱科技先進,然資源以經濟與軍力先行,妄想惠及如琴弦等「末技」。更有甚者,有有心人以個人綿力研作,卻惹來各色人等以合作之名,實為巧取別人成果。

尤為可悲者,古琴藝術被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屆十年,但國人普遍不知古琴為何物,連高雅知識分子亦每琴箏不分。科班出身名琴師中欠修養者,琴風劍拔弩張,勿言如諸葛武侯之氣定神閒,有些人甚至連對音樂的真誠都談不上,但學生盈門,影響之負面,可想而知。

彭祖 :吾友勿慮,衣食足知榮辱。古琴得綿延不盡數千年,皆因其文人性,今世已晉知識分子世代,正合琴性,只須積累適當師資,問題自當解决。有心人可探討上善教法,編纂心法教材,集思廣益,妙音定得廣播。

我 :此中有多個方面極須解決:(一)琴曲創作、審美(創作、演奏與欣賞)與韻文之關係,包括聲調、音程、旋律走向,及節奏的關係;(二)琴律與創作的關係。

琴曲分為琴歌與純噐樂兩大類。當今琴家重純噐樂演奏而輕弦歌,此乃不可原諒之缺失。韻文如詩詞等,非只為思想與視覺之想像而作,其中以聲調節奏來表達感情與修養,乃不可或缺之部份,故老一輩文人好唸詩,吟誦時如唱歌,且各師各法。前輩詩人皆須懂音律,故歷代文人亦音樂家,只是中國傳統無作曲家這個行業,唱得好的詩詞,被好事者以各式各樣的譜式記錄下來,故中國之歌曲多只有作詞人而無作曲者。上世紀自引入西方學堂教育後,這方面的傳統文人修養,漸被偏廢,至今蕩然無存。

今中國知識分子受西方教育之影響,偏重理性而弱於感覺,此乃窒礙古琴藝術承傳之最根本原因。音樂誠如佛學,須理性與感情混然一體,然後始可知天人合一。

古琴藝術乃中國音樂中別樹一幟的系統。如何建立承傳這方面的教育方法,乃我跟混沌對談的其中一個目的,歡迎同道者加入討論。

@@@@@@@@@@@@@@@@@@@@@@@@@@@@@@@@@@@@@

炯柱回應:

我堅信教育之途是讓同學們從理論步入嘗試,從嘗試步入了解,從了解步入實踐,從實踐步入追求。追求什麼?追求更深情度的理論、嘗試、了解及實踐。

這是一條走不盡、跑不完的美好大道。

好朋友,讓基金學子們起步吧。


標籤: 學者文獻

 


提交評論


 

 

Copyright © 2010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Designed by Sunny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