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炯柱博客

     返回

  炯柱博客 炯柱博客

目錄

 

封存

 

 
2010年2月01日
學者文獻


中國音樂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三)

這時,有幾個美少女經過,看見遠處一張曹格演唱會的海報,耳邊傳來她們談論他跟側田打架的事。女子們沒有注意到眼耳口鼻全都欠奉的混沌。也許,這年頭奇裝異服的人太多,海報上的也是一半頭髮一半面孔,混沌那個糢糢糊糊的頭顱,也就不見得是什麼一回事了。

混沌 :(若有所思地) 我們談欣賞那些老音樂有甚麼意義?

我 :今天的流行樂就是明天的歷史,文化形式隨時間改變,這是規律。Michael Jackson 已成為經典,莫札特的<魔笛>曾幾何時也是流行歌劇,粵劇已由日常娛樂變成文化遺產,可見音樂是動態的文化。把這些成功的過去式記載下來,加以分析、綜合、整理,不單是人類文明的積累,讓我們更了解故人,令我們生活得更豐富;而且也不用每事都重頭來,適當時可以借用前人的成果。

因此,你剛才的說話等於在問:讀歷史、做歷史研究有甚麼意義?先生,沒有多少世間事能像你「老人家」,天長地久!

站在音樂人的角度,難道不想別人注意的,是你的音樂表現,而不單是你的行為嗎?一般人只談你的私事而不是你的藝術,難道作為音樂人的你,不覺得自己的專業被蔑視了嗎?其實這不過是因為他不知藝術從何談起。這是教育問題,包括學堂教育與社會教育。現在我把我們之間的對話記載下來,寫成網誌,便是為音樂藝術教育盡一點力。

而且,今天的流行曲,甚至電視音樂,與廣告音響等,也須不時借用老曲老調,例如<男兒當自強>用了<將軍令>、<邊個話我傻>借了<旱天雷>等。這些老東西為甚麼還不死?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音樂好聽易記,瑯瑯上口;另一方面,是它們與流行世界不斷存在着互動關係,恐怖一點地說:它們經常在流行曲中借屍還魂。不斷重複也是一種教育,一種潛移默化,問題是我們未有把這種流行曲教育推前一步,兩步,甚至更多而已。流行曲也是音樂,跟傳統音樂沒有本質上的分別。你同意嗎?

( 這個話題本來是混沌先引發的,但他好像並不感興趣。他在想甚麼? )

晚上,八時已過,文化中心正在演出一場全拉赫曼尼諾夫作品的音樂會。不受形物束縛,魂靈隨時翻飛天外的他,正在享受着<柏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我在他散發那層層疊疊似環又復似絲線的波動中,仿彿也聽到Simon Trpceski的琴音。

呀!我竟忘記,他擁有無窮盡的記憶體,除了中國音樂外,他還包容了一切美好的東西,不求得不知止行,無所圖無所息,故不能開竅,一開即死


標籤: 學者文獻

 


提交評論


 

 

Copyright © 2010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Designed by Sunny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