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炯柱博客

     返回

  炯柱博客 炯柱博客

目錄

 

封存

 

 
2010年7月17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港督大人(17



1974年6月,青年中樂團好像已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每星期六在楊震社區服務中心的課程及排練運作暢順。我們資金極短缺,但原來以自食其力、以長扶幼的培育方式,我們完全能應付培育年青樂手的工作。我帶着青年中樂團在香港、九龍、新界到處演出,只要有聽眾,樂團便開音樂會,不亦樂乎。


我自幼練小提琴,學指揮,對中國民族器樂認識較淺。負起了民族樂團指揮的工作,我不得不加培努力,學習及研究這門藝術。這是一個多美好的經歷:我有點像劉姥姥走進了大觀園,耳目一新!中國器樂歷史源遠流長,古書有關周朝(公元前1121年)盛世時皇宮的「堂樂」文獻,記載當時宮廷樂隊由二十九至一百七十件樂器組成,再加幾十位歌手。唐朝太宗(公元627-649年)設十大類型樂隊,稱「十部伎」,其中三個樂隊演傳統音樂,其餘七隊奏出自高麗,小亞細亞及印度地區的樂曲。安祿山,史思明之亂(公元763年起),導致大批宮廷樂手逃離朝廷,流落民間,以賣藝或開舘授徒等方式,令器樂大衆化,普及化。到了元朝及明朝,戲曲、北方雜劇、南方傳奇大受群衆歡迎,器樂手漸漸變了戲曲陪襯者,純器樂演奏者地位下降。到了二十世紀,專門研究中國傳統音樂的學者和藝人致力把純民族器樂整理,部份作家也嘗試為民族器樂創作新的樂曲。

 

對我來說,中國傳統樂器及曲調有自己獨特的感染力。作些比例:古琴的音色及句法帶給我西洋樂器找不到的美感;胡琴只有兩條弦,但它扣人心弦的音色,與用四至六弦的西洋提琴不相仲伯。有人問:「那麽你到底喜歡西洋音樂還是中國音樂?」我的答案是:「兩樣也深愛。爲什麽?中、西音樂帶我進入兩個不同但相連的超凡領域。在那裏我感受到多麽美好的意境,多麽奇妙的圖案。兩種音樂都能令我進入同一境界。什麽境界?一個文字不能形容的完美世界。」


********************************************* 



1974年6月,炎炎仲夏的一個下午,放在我工作桌上的政府內部電話響了起來。來電者是港督私人秘書。

 

「Gordon,請於下午4時30分到港督府,麥督要見你。」陳祖澤秘書說。

 

步上港督府,我百思不得其解。麥督為何找我?

 

1972年,為香港青年樂團訪英籌款期間,我不時向麥督做報告。1973年初,樂團積極準備行程,我多次與麥督見面。但1973年8月,青年樂團回港後,我沒有再見過港督。我們已完成訪英任務,不再需要麻煩這位領導了。

 

「麥督到底為何找我?」我想。「不可能與我公務員的工作有關。通常要談政府施政,港督可能召見主管有關政策科的司長。我?我只是一個在政策科工作,比司長低6級的政務主任。港督絕對不會找一個政務主任談香港政策事宜。不可能!那麼他為何要見我?」

 

步進麥理浩港督辦公室,麥督坐在辦公桌,私人秘書陳祖澤先生坐在他桌旁。

 

麥督看着我。

 

「我今天談的是香港青年樂團。」港督說。

 

(待續)


標籤: 港督大人  ;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提交評論


 

 

Copyright © 2010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Designed by Sunny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