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博客

     返回

  博客 炯柱博客

目錄

 

封存

 

 
2009年8月29日
高球與MOY


高球和MOY (6)

夜闌人靜,一天工作完畢,貓兒八八安睡在我書桌下的夜裡,我喜歡放下一切,靜靜地坐在椅上冥想,讓63年來遇過那 些奇妙莫測、光怪陸離的事情,一一飄過腦海。

1974年,打完那一次高球,當時感覺沒什麼大不了。在任何場合,我也有機會認識一些新朋 友。那天發生的一切,完全是一個偶然的意外罷。但今天細想,我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在70年代我其實並不太熱衷學打高爾夫球,入球會也不 是為了打球;
第二, 首次踏上開球台時,我實在還沒有練好球技,所以我當時是希望一個人靜悄悄地嘗試打球的滋味;
第三, 本來我打算早一天下午告假到深水灣球會去,但因工作關係,我把假期延遲了一天;
而陳文龍先生就在那電光火石的一刻,出現在同一個開球台。

其 實我當時很容易找理由,拒絕和陳先生一起打球。我只要說聲「不」,或「我未準備好」,或「我要到廁所去」,我倆便不會認識,而日後的事情也可能向完全不同 的方向發展下去。

但不論是意外,是偶然的機會或是天意,我也一定要說:「文龍兄,和你認識是我的福份。我很高興能和你合作,為年青人做一 點事。我也知道和我當工作夥伴,並非輕鬆、容易的事。」

各位現在可能明白為何MOY以高球慈善賽形式籌務經費。高球本來就是促使我們合作 的元素。

話說回來,其實香港音樂交流活動基金及青年訓練基金董事局成員包括不少高球好手:佘純安、李成業、潘國榮、范偉廉、馬餘雄、潘錦 華、劉偉光、何光耀,及葉小明。

十一月慈善賽那天,如果我們在球道上談基金公事,各位別見怪。

為什麼?是高爾夫球令我們 成為朋友,而我們能一起為孩子們的音樂教育盡點綿力,是我們的福份。

--- 完 ---


標籤: 高球與MOY

發貼者: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 @ pm 10:25 0 個意見

 

 

 

 
2009年8月28日
高球與MOY


高球和MOY (5)

我和陳文龍先生就是這樣認識了。

那天我們兩人:一位球技精湛,能參加香港公開賽的好手,和一個首 次踏足球道的初哥 --- 輕鬆地渡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我和陳先生再在球場較量是三十一年後的事了。打高球的人往往有固定的球友。 1974年和陳先生打完第一次高球,我離開香港,到英國一年半。回到香港後,事務愈來愈忙,很難找機會好好的打18洞高爾夫球,直到2002年,結束了公 務員生涯後,才有空快樂地打打球、聊聊天。

和陳文龍先生重逢,是2004年。我倆是香港賽馬會會員。在2004年馬會周年會員大會,我碰 到陳先生。他風采依然,而我依稀仍記得31年前深水灣球場的妙遇。陳先生問我退休後生活如何,我把參與青年音樂訓練工作的情況向他介紹,他很感興趣,並馬 上表示願意支持這項慈善工作。就是這樣,我們開展了2005至2008年一系列為青年人提供音樂訓練的義務工作。

(待續)


標籤: 高球與MOY

發貼者: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 @ pm 10:24 0 個意見

 

 

 

 
2009年8月27日
高球與MOY


高球和MOY (4)

經過了一段時間,我終於學會了高球技術的第一課 --- 高球要打得好,要靠節奏: 揮杆的節奏、轉身的節奏、手腕和手臂的節奏。這遊戲不能單靠體力。

體力好固然有幫助,但單靠蠻力,球永遠打不好。

這門技 術和音樂有點相似。演好音樂要靠3大支柱:音準、節奏及風格,缺一不可。

對不起,離了題,今天寫高球,不是音樂。

在練習 場苦練了數周,我好像已掌握了揮杆打球的奧妙。回到家,我在地氈上試推杆,效果也理想。

好吧。我已掌握了高球的入門技術,應該到球場一試 身手了。唔,不能週六、周日到球場去,人太多了,獻醜不如藏拙。選一個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下午,我可以單獨打9洞,看成績如何。

就是這樣, 在1974年仲夏,我告了半天假,準備開車到深水灣球會去。本來是希望星期三成事,但當天上午發覺工作做不完,臨時把日子改到次天。

星期 四下午,天氣熱,但乾燥,深水灣球會景色多美。球會人數不多,看來我可以自由自在,一個人單獨打球了。我把球放在開球塾上,拿起我心愛的5號鐵杆。

「請 稍等。」聲音從身後傳來。「你一個人打球?我也是。不如我倆作伴,在球道上兩人總比一個人有話事權。」

我回頭一看。是一位男士。他球袋上 掛了一個紅色的名牌。他是一位資深會員。

我實在不願意和陌生人一起打球。何況這是我一生第一次踏足球道。但細想,他說的話不無道理。單獨 一人,在高球場上全無地位,隨時要讓路給二人或以上的球隊。

我勉強地點點頭。「那好吧。」

那人伸出右手。「我是 Bruce, Bruce Chen。」他有禮貌地說。

(待續)


標籤: 高球與MOY

發貼者: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 @ pm 10:23 0 個意見

 

 

 

 
2009年8月26日
高球與MOY


高球和MOY (3)

入会的初期,我只偶然到球会,不是为打球,是去吃东西。说实话,星期六下午跑到深水湾会所,喝杯下午茶,绝 对是赏 心乐事。星期天和家人开车到粉岭会所吃顿自助午餐,也是开心的消遣,更何况可以跳进泳池,游个畅快。

朋友们笑着问:「你这傻瓜, 参加了高 尔夫球会,不打高尔夫球。那为何要每月交会费?」我的答案是:「你参加了马会,那么为何你不骑马?我才不着急。高尔夫球可以打到90岁。我还不够30,急 什么?」

但我低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影响力。 别人问得多了,最后也不能不作一个决定:我终于愿意尝试学打高球。

要打球 便 要买球杆 --- 讨厌!多辛苦才找到尖沙咀那间较廉价的店子。

「我只买一个球袋和半套杆。要最便宜的。」我对店员说。他怎样游说, 我也 不动容。店员的话说了半天,没我办法,用没趣、失望的眼神看着我付给他的纸币,把球袋和球杆交给我。

「请多买一对球鞋好吗?」他 说。

「什 么?又要买鞋?为什么我不能穿胶底运动鞋?我只是初学者,为何要花钱?谁能担保我会继续打球?如果我真的不喜欢这玩意,那又如何?」

店员 没话说,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球杆买了,终于也要试试打球吧。

我走到练习场,拿起杆,把小白球放在胶塾上,模仿旁边那 球 手,转转身,用力挥杆向球打下去。

「呼」!是我挥杆的声音。我打了一个转,差点站不稳,球呢?他妈的球 --- 仍安睡在胶塾上,丝毫没动。

见鬼?怎么我连一个完全静止的小白球也打不到?

岂有此理!

(待续)


標籤: 高球與MOY

發貼者: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 @ pm 10:21 0 個意見

 

 

 

 
2009年8月25日
高球與MOY


高球與MOY (2)

我在70年代初首次接觸高球這玩意。起初總覺得這遊戲太慢,太「老人化」了。

72-73年,皇家 香港高爾夫球會希望吸收一批較年輕的會員,宣佈以半價入會費吸引30歲以下人士入會。

對我來說,這實在是一件好事。當時我對高球不感興 趣,但球會在深水灣及粉嶺有設備齊全的會所、游泳池,而球會那綠油油的球道和果嶺實在太吸引了。好,那麼我便填一份申請表格吧,管他打的是什麼球!

我 對申請一事全無信心。為何?我從來沒打過高球,也懶的去研究這玩意,但想不到,一天公餘回家,打開信箱,竟然是一封球會會函,請我參加入會面試!要面試? 我又不是求職,面試為何?但想想,球會不是叫我去表演球技,只是去見見面,談談話。這樣的事我每天都要做。好吧。我來也!

看你們面什麼試 好了。

其實那天不是面試,是球會秘書與申請入會的年青人見面,講解一些球會的規例,及打高爾夫球要注意的禮儀。

面試後兩 周,球會來信,我已成為皇家香港高爾夫球會的會員。


(待續)


標籤: 高球與MOY

發貼者: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 @ pm 10:19 0 個意見

 

 

 

 
2009年8月24日
高球與MOY


高球與MOY

2009年11月20日
香港青年音樂訓練基金
慈善高爾夫球大賽


高爾夫球 和青年音樂訓練基金有什麽關係?

表面上什麼也沒有,但事實上完全分不開。

11月20日的球賽將為基金籌款。

作 為基金創辦人,我一定要說一句話:「沒有高爾夫球,我可能不會創辦青年音樂基金。」

這話怎說?

請聽我的故事吧。

在 「生」一文(載於www.hkmoy.com --- “archive”),我記錄了青年訓練基金創辦的歷史,文中提了五位人士的名字。他們分別促成了2003至2008年間我舉辦的青年音樂訓練及交流活 動。他們其實是青年音樂訓練基金的催生者。

五位其中一位是陳文龍先生。

陳先生並非樂手。他的嗜好是打高爾夫球,而我倆也 是透過這運動認識的。

陳先生現已年過七十,高爾夫球打了四十多年。在60及70年代,他以業餘球手身份參加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各位可想 像他球技如何的高。

那麼你倆如何認識?

1974年,在一個差不多不可能的情況下,我倆相遇。三十五年後的今天,回想此 事,我還會問自己:「這事真發生過嗎?」

天意。

(待續)


標籤: 高球與MOY

發貼者: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 @ pm 10:16 0 個意見

 

 

Copyright © 2010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Designed by Sunny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