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炯柱博客

      返回

  炯柱博客 炯柱博客

2010-05 - 目錄

 

封存

 

 
2010年5月29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14)


故事甲


「那還用討論?甚麼是最佳武術??」同學說。「誰作評判?憑何作準?人們可以科學化地統計一個習武者反應的速度、及他揮拳的力度,但誰能評那家武術是最好?江老師的話我永遠不會忘記。他說:『我傳授給你們的拳術只可算是一種強身健體的運動。我不敢、也不能把這門技術當作自衛術。自衛?武術是自衛術?怎樣自衛?你自誇自己拳術精,反應快,但你的反應能快得過子彈嗎?自甚麼衛?』」

 

小甲一言不發。他回想甲老師對西洋拳的評價,也思量江師傅對各派武術的評語。良久,他問同學:「過幾天,你可以帶我到江師傅武館參觀去?」

 

「可以。」同學說。「每星期五我一定到江武館上課。我們一起去吧。」

 

以後幾個月,小甲經常到江武館參觀。終有一天,他提起勇氣,走到江師傅跟前,謙虛地請江老師收他為徒。

 

江師傅和小甲都坐在辦公室詳談了兩小時。江師傅清楚了解小甲的背景,明白了小甲拜師的目的,然後安詳地說:「小甲,你希望擴闊視野,希望研究另一門派的武術,精神可嘉,但我不會收你為徒。其實你老師自幼培育、教導你,為你打好了深厚的武術基礎,你欠他太多了。你不能因他對西洋拳的一些評語,便傖促決定離他而去。你應深思一年,讓心情平復下來,然後再重新考慮另找良師。一年後,再來見我好了。」

 

一年後,小甲正式拜江師傅為師。三十年後的今天,小甲是江武館的資深導師。

 

- 故事甲完 -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28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13)


故事甲


小甲無言以對。他對這位教導多年的老師深信不疑。他知道老師是一番好意,不想學生分心,不希望學生浪費時間。他知道老師性格。再談下去,老師不會改變立場,總會堅持己見。


但回家細想,小甲無法接納老師對西洋拳的評語:「垃圾!」不是吧。西洋拳不用腿,對。西洋拳和自己學的武術完全不同,也對。但作為一項運動,西洋拳是否較自己練習的武術遜色?這一點,小甲不敢肯定。


還有,老師說自己教授的武術至高無上,勝過任何門派的武功。小甲愈深思、愈擔心。到底人們如何判斷各門各派孰優孰劣?作這判斷時,憑何標準?誰有資格作這層次的判決?老師對自己傳授的學派的評價,小甲從8歲那年開始,已不知聽過多少次。但現在自己已不是8歲的孩子,自己已能判斷那些評語有客觀事實証據,那些批判可能受了偏見的污染。西洋拳真是一無事處?小甲不敢相信。


「到底其他武術老師對西洋拳有何評價?」小甲想。


一天,回到學校,小甲和一位習武的同學交談。這位同學是江師傅的門徒。小甲和同學談到中國武術及西洋拳。


「我的老師完全看不起西洋拳術。」小甲說。「他認為他教的,是最高無上的武術。」


「最高無上?真的嗎?」同學問。


「老師這樣說。」


「那麼你怎樣想?」同學問。


「我?唉,我真不知道如何評價。話說回頭,你的老師對西洋拳術有何評價?」小甲問。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27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12)


故事甲

 

這故事有兩位主角:甲同學及他的老師,甲師傅。


甲同學完成接納及信任他的老師。自8歲那年,他便開始隨甲師傅習武。對年少的他而言,這位老師不單是老師,更是偶像。老師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反應敏捷。「我憑單手,便可殺敵。」老師說。甲同學深信不疑。每一次老師作示範,小甲也驚嘆不已:「老師太棒了!真不明白,他如何能飛躍懸空,踢斷幾塊掛在半空的木板!老師萬歲!」

 

小甲是一個好學生。每星期他期待跟老師學武,他從來不會遲到。他天天練功,甲老師也把他視為「模範門徒」。小甲深信甲老師的能力及判斷,而甲老師也毫無保留地把武術傳授給孩子。

 

「你努力吧。」老師說。「你天生聰敏,而我教的可說是最高境界的武術,你好好學習,日後前途無可限量。」

 

小甲完全相信老師的話。轉眼數年,小甲成長了,已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少年。那年家裏多了一個玩意:父親買回來的新電視機。小甲喜歡看體育節目,特別是西洋拳擊比賽項目。

 

練了多年武功,小甲完全能分析西洋拳擊比賽過程。那拳手用了些甚麼進攻策略,比賽時犯了些甚麼錯誤,小甲一目了然。他能判斷比賽者的功力及速度。比賽者一揮拳,小甲好像已能感覺那一拳的力度,及對被打中的人,可能構成甚麼傷害。他對西洋拳賽,愈來愈感興趣。一天下課後,他漫不經意地,向甲老師提出有關西洋拳賽的問題。

 

甲師傅的反應,小甲事前完全想像不到。

 

「甚麼?西洋拳?你想學西洋拳?你簡直是瘋了吧!你跟我上了8年課,還是如此無知!」甲老師生氣地說。「你真看不到嗎?練西洋拳的笨蛋完全不懂如何用腿或腳,無論是進攻或防守,西洋拳手的下盤是攣的。他們只能像兔子一樣,左跳右跳、左躲右避!西洋拳?一無是處!」

 

「老師,不要…不要誤會,我並非想學西洋拳…我只是…不用腿是西洋拳賽的規則…我…」小甲氣急敗壞地說。

 

「誰關心西洋拳那些笨蛋規則?你是我的學生,我只是關心你。我希望你永遠不會忘記:你現在學的是世上最富境界的武術,已有千年歷史,比中、西各派更棒。我希望你知道自己多麼幸運,多有福氣!西洋拳?笨蛋!垃圾!」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26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11)


聽完了江師傅的話,小明和同學們全部安靜了下來。江師傅一言不發,靜觀窗外景色。幾位同學偶然輕聲漫無目的地閑談,直到渡輪到達香港島港外線碼頭。


小明深深地反思。「我太幸運了。我拜師的過程太簡單了。」他想。他還記得當年拜師的情況。他從來不用到處找老師。一個星期天的下午,爸爸拖着他的手,帶他到江老師的教室。江老師和小明爹是同門師兄、弟。兩人見面歡談、喝茶、聚舊。爸爸一離開,小明便跟老師上第一課,學基本功。


江老師剛提出的三點,小明完成可以理解其中兩點。為甚麼要學武功?這點太明顯了。我全家都習武。我自幼便跟爸爸習武。習武是我和家人的本能,活在我們的基因內。在家一定要練功?這不用堅持吧。小明閉上眼睛,馬上可以看見父親每天大清早及晚上練功的情況。爸爸不但每天練本派的武功,也練跟另外一派師傅學來的太極拳。坐在渡輪上,他仿彿可以聽見父親用力敲打練功用的木板發出那「嘭、嘭」的聲浪。


但老師提出的第二點,小明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老師說「我要了解為何一些學生在眾多老師之中,一定要選擇跟我習武。」香港原來有很多傳授武功的大師。他們如何授武?為甚麼一些學生會離開原有的師傅,找新的老師學習武功?


小明回頭看看師兄、弟。誰曾跟別的老師上課?他們為何決定拜江師傅為師?小明完全不知道。「我太無知了。」小明想。「我從來沒好好去了解同門師兄、弟的背境,及他們的經歷。好吧,我馬上開始,找機會與師兄、弟詳談,聽聽他們的故事。如果他們曾跟其他老師習武,我一定要瞭解他們轉換老師的原因。」


以後的日子,小明不斷地找機會,與個別師兄、弟談話,查詢他們學武的經歷,了解他們的背境。這過程經過了幾個年頭,但愈追問,圖畫愈變得光怪陸離。原來天外有天,每個同學都有一段不同的故事。起初部份同學不願意談及以前的老師的背境及行為,每個人都好像有些難言之隱。但小明不放棄,誠心地追問,故事終於一個一個出來了。他把部份故事寫了下來。在以後的日子,我會把其中三個故事在「炯柱博客」轉載。


愈深思這些故事,小明愈了解一點:我是一個幸運的孩子。謝天謝地,我有一位好恩師,一個好父親。不是每一個年青人都像我這樣幸運,有這樣的福氣。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25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10)

 

同學們在江師傅面前,沒有一人有膽量直接就武館收徒一事提問。其實,各人生活也太忙了。每一位同學每天要上學,再到武館練功,更要參加武術隊外訪活動,或為比賽作準備,誰有空餘時間,安坐老師面前,與他討論武館收生政策。有一些事項,特別是與江師傅收入有關的課題,實在太尷尬了,誰也不敢提出來討論。

 

終有一天,機會來了。

 

江師傅有一個傳統,每年一定帶同學們到長洲,參加一年一度的太平清醀大會。小明和同門兄、弟十分期待這次外訪。每年長洲舉辦太平清醀,整個小島張燈結采,喜氣洋溢。成千上萬的遊人,乘小輪到長洲,看飄色,嘗美食。江師傅到長洲不是為練武而來,是要拜訪一位同門大師。一年見一次,師兄、弟共聚一堂,兩門學生難得見面,多麽高興,大吃大喝,直到午夜,然後一起去看「搶包山」,回到武館吃夜宵,最後睡在大廳,次日清早起來,拜別了長洲大師伯,一起乘渡輪回香港。多美妙的兩天!

 

回香港的渡輪坐了滿滿的遊人。江師傅師、徒20多人擠在一起,談天說地,開心、愉快。江師傅今天心情好像特別好,甚麼也願意談,有一位師兄終於提起勇氣,輕聲地說:「老師,我想問…?」

 

江師傅點點頭。

 

「老師,我們見過不少家長帶孩子們到武館求教,但…但你很少收孩子為徒…為甚麼?」

 

江師傅聳聳肩頭。

 

「老師,他們可以幫武館增加點收入…」

 

「你是說幫我增加點收入!」江師傅說,眼中閃亮着温情。

 

「我…我…不是…不是…說這個…」

 

「我當然不反對增加收入!」江老師說。「誰也希望增加收入。但你們也應知道,我不輕易收新門徒。」

 

「但…但…為甚麼?你如何作決擇?」

 

「我收徒前,一定要和那位申請入館的同學詳談。你們部份入館前,也和我單對單地詳談,才能入館學武。」老師說。

 

「這…這點我們知道。但請問你關注的是…」

 

「我關注三點。」江老師說。「第一,我要知道學生為何習武。第二,香港老師這麼多,我要知道為何學生一定要跟我習武。第三,我要同學作一承諾:他跟我習武,不能每星期只來上課,回家每天也一定要練功、練武。我不會教那些來上課但不願下苦功的孩子,因為我不相信他們能學有所成。」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24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9)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5年過去了。


小明成長了,身材高大了,技術進步了。唸中學的他,成為了江師傅的助教,不時在武館幫老師培訓一些初學的同學。


江師傅好像愈來愈受歡迎,小明留意到,不少年青人會跟隨同學們到練習室來參觀。只要他們安靜,江師傅會容許他們留下來,站在一旁,觀看上課的情況。


練習室還有另外一批來賓。他們是一些帶着孩子,慕名而來的父母,他們會站立在門旁,一直等到江師傅教完了課,才恭恭敬敬地和孩子走到師傅面前,請師傅收孩子為徒。


江師傅從來沒有馬上收這些孩子為徒。他會拿出一本小冊子,禮貌地請家長們寫上姓名、地址及聯絡方式。「對不起,現在我們沒有空缺。你把地址或電話留下來,日後有空缺時我會跟你聯絡。」但小明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老師極少接收上門求教的孩子。有時江師傅會與一些年長的學生商量。上門學生沒有老師信任的人作保,名字只會長期留在訪客名冊之內。


小明和他的同門師兄、弟不大理解老師為何如此小心處理招收新生問題。一天,練習完畢,幾個人坐在一起閒談,老師不在教室,話題慢慢轉到老師收徒這課題去了。


「我不明白江老師為何不輕易收新人為徒?他太小心了吧!」一位同學說。


「不單是小心,簡直是思前想後,千選萬選!」另一位說。


「他好像從來不關心自己的收入!」第三位說。


「這也奇怪。老師並非富貴人家,但卻這麼不吃人間煙火…?」第四位說。


「閉嘴。你們太過份了,連老師的收入也要去管!有種的直接向江老師提問,不要在他背後說三道四。起來,練功去,別胡鬧。」大師兄光火了。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9日
2010年7月10日,星加坡


2010年7月10日,星加坡


按計劃,本年7月10日,澳門培正中學將訪問星加坡維多利亞書院。兩校樂團當晚將聯合演出。


今年3月,基金決定邀請廣東省湛江市第25小學參加這次音樂交流活動(見www.hkmoy.com「炯柱博客」3月26日文章)。

5月13日,我到維多利亞書院,與該校華樂團及弦樂團排練,為7月音樂會作準備。這是我第一次和維多利亞書院同學合作。坦白說,事前我怎樣也想不到,當天那兩小時的排練,會令我如此開心,這樣滿意。


很明顯的事實,是維多利亞書院的領導、老師及同學們十分重視這次音樂交流活動。樂隊導師郭勇德老師和康翔老師早已把樂曲的結構、背景及設計作了詳盡的分析,而樂隊成員們也努力排練過所有的樂段。作為指揮的我,工作馬上變得簡單及直接。我感覺不像是與樂隊排練,而是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了樂曲那美妙、超凡的境界。多美滿、愉快的一個下午!


在此我謹向維多利亞書院的領導、老師及同學致謝。你們完完滿滿地實踐了香港青年音樂訓練基金的理念及精神。你們表現出的那種嚴守紀律,力求上進的工作及學習態度,令我深深佩服。我和基金同事們熱切期待7月到貴校音樂交流之旅。


各位讀者,假如7月10日你在星加坡,請在晚上7時30分光臨維多利亞書院,和三間參加交流音樂會的領導及老師,一起為一百多位為友誼,為追求完美的同學們鼓掌。


標籤: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7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8)


        在2號教室那位老師令人敬佩,他不但天才橫溢,更富同情心,明事理,是一位良師、益友。

        可惜,並非所有「天才」老師都能有這樣高尚的人格。部份「天才」老師完全不吃人間煙火。他們天生本能遠超凡人,但完全沒有耐性,也缺乏教學經驗。天份高的學生,他們樂於教授。但一般天份較低的同學,他們完成不能、也不願意去理解。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演奏一些技術層次較高的樂段,而站在他面前那可憐的學生,多番嘗試,還是苦無寸進。上了幾課,學生沒進步,「天才」老師找個借口,不再教導這學生了。

        我對這些「天才」老師有何評價?我不尊重他們。我不喜歡那些只教「天才」,不教「通才」學生的老師。老師在甚麼情況下應停止授課?學生不來上課;在家不願練習;上課時攪破壞、不誠實、不老實:在這些情況下,老師絕對有權終止師、生關係。但終止教學的理由不包括「學生天份不高」這借口。其實天份不高的孩子更需要有耐性、有同情心的老師。

         當然,我對那些「天才」老師也要公平。我不接納,但也可以理解他們的觀點。他們說:「老天,我每天只有24小時,當然希望好好利用時光。我選擇教那些天份高的孩子,是希望用同一分力,在學生身上找到高一點的回報,見到多一點的成就。老師那麼多,不一定要找我。其他老師極可能較我有耐性,有經驗。放過我好嗎?」

        那麼,我應對那些被「天才」老師拋棄的同學們說甚麼話?

        我說:「老師不教你?別怕。沒甚麼大不了。千萬不要放棄,你那老師天份太高,不理解你的困難。另找一位老師,希望有改進。假如新老師也幫不了你,那麼請好好地,冷靜地自問:我是否選錯了樂器?找一個較容易的樂器,從新再學、再練。努力!加油!無論如何,別放棄音樂,別放棄自己。努力吧,終有出頭天!」

         今天我可能對那些放棄孩子的「天才」老師太仁慈吧,在以後的故事出現的武林大師,我可能不會這樣寬容。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6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7)

看完完美的組合,讓我們一同到2號教室。


2號教室內,來了一位「天才」級的老師。他的學生是誰?是一位天份不高,音樂感一般,節奏感平凡,但希望好好學樂器的年青人。


「老師早晨!」學生說。他多高興一個月前千辛萬苦才找到這位全港知名的提琴老師。


「好,拿出提琴,調好音,拉巴哈E大調小提琴第一樂章。」老師說。


年青人其實已花了兩星期,努力練過這樂章。弦調好了,他開始演這巴哈名作。


拉了兩分鐘,問題出現了。


「停下來。」老師禮貌地說。「你拉到高把位時,音不準。怎樣了?琴未調好嗎?」


學生重新調弦。但明顯問題不在那裏。弦全調對了。


「唔…再拉一次吧。」老師說。


學生再拉樂段,開始還好,一到高音樂句,音便不準。


「不對,不對。」老師說。「你聽到自己的錯音嗎?」


學生點頭。


「那麼為甚麼繼續錯下去?」


「………」


「在家練過琴?」


學生點頭。


「練了多久?」


「…超過一小時…」


「每天?還是每星期…」


「每天。老師,我努力嘗試,但…但到高把位音仍是…仍是不準…」


「唔,為甚麼犯錯?」


「老師,我也不知道。請你作示範拉高音那段。我真希望能克服困難。」


老師拿起提琴,不費吹灰之力,拉完高音樂段,放下琴,看着學生。


「老師,我怎樣練,才能克服高音,高把位音不準這難題?」學生問。


老師想了一想,拿起提琴,拉了一會,放下琴,吸了一口氣,慢慢地說。「你問得好。對我來說,拉提琴是與生俱來的本領,我只要在樂譜上寫好指法及把位,我的左手便能自然地找到準確的音。你呢?把位寫好了,指法找到了,但一到高音便不準……我明白其實你已很努力。這樣吧,我們暫時不要拉巴哈這協奏曲,我們從基本功開始,重新練習左手換把位的技術。我們一起練,克服困難去。」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5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6)

好。以後幾天,讓我們作一些嘗試吧。

我們把一些不同程度的「天才」及「普通」老師及學生放在一個教室內,看看他們的教導及學習方式可能擦出一些甚麼的火花。

表面上,我們談的只是理論,但過去幾十年,我實在親眼見過這些不同組合產生過的結果。

第一個組合是把一位「天才」老師及一位「天才」學生放在一個教室內,看看他們如何上課。這組合是否在天堂才找得到?不是,我親眼看過「天才」老師教導「天才」兒童。兩人從來不用下苦功。他們天生便有完美的聽覺及節奏感。他們不用學習或練習任何基本功,便可以彈樂器。他們不用看樂譜,憑聽覺便可以把一首新歌背誦出來。對,有些樂句會帶來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但不知怎樣,他們兩人不用請教前輩,自己也可以找到解決技術難題的方法。那麼「天才」老師教些甚麼課題?可能與樂曲演繹的風格有關。老師其實也不用教。他作一些示範,「天才」學生便馬上領會。

兩位「高手」共聚一室,上的完全不是一般的音樂課。兩位「天才」共處一室,他倆在合奏,不是「師」、「徒」,是兩位武林大師在最高的境界「過招」。聽他們合奏,就像坐在最完美的音樂廳內,聽大師演奏一樣。太美好,太美妙了!坐在那裏,聽一小時的課堂,只像聽了3分鐘的音樂會。兩人合奏後,放下樂器,滿意地會心微笑。我這觀眾剛接觸過的,是「在地若天」那種接近真、善、美的感覺。

我一生見過多少次這樣的場面?不到三次。對,64年只是見過兩次、三次。每一次我都感到「毛骨悚然」,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原來世上真有完美的組合。太神奇了。 

(待續)


標籤: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4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5)

音樂老師不時談論一個麻煩的問題:「教孩子學音樂、習樂器,是否一定要堅持從基本功開始,一步一步教他們學習、練習?」

事實上,我見過一些從來不需要學習基本功的天才兒童。

請各位看看電視台那些「天才表演」節目吧。厲害!有些4、5歲的孩子,從來沒有上過一課音樂課,也可以跑到台上,以接近完美的水平,演繹一些難度極高的樂曲。

還記得小方嗎?(炯柱博客4月14日文章)。這孩子完全不用學基本功。4歲那年,他拿起一個1/4碼的小提琴,已能演奏各類小提琴曲目。到了5歲那年,他參加比賽,打敗了比他年長一倍、學過、練過基本功的哥哥、姐姐。小方不用學弓法或指法,也能拉小提琴。對他來說,這些全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他比賽勝利後,老師才教他基本功。難怪小方自稱為「小莫札特」。他知道莫札特年幼時不用學基本功也可以拉小提琴、彈鋼琴、奏管鍵琴,更會作曲。

但話說回來,莫札特及小方其實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兒童。何止萬中無一?可能是十萬、百萬、千萬…也找不到的一個蓋世天才。

對絕大部份的孩子,學藝成才不知道要走多長、多遠的道路,才略有所成,大部份孩子學樂器只能從基本功學起。他們要天天苦練,才能勉強克服了一些「手、眼合作」的困難。他們要痛苦地聆聽,才能渡過「音不準」那難關。對他們來說,學樂器的路充滿了汗水、淚水。只有他們才了解要成功便要捱苦,要成才便要付出這真理。

(待續)


標籤: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3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4)

小明十分享受每星期習武的時段。他八歲隨江師傅學藝,是老師15位學生中最年輕的學員。江師傅和小明爹是同門兄弟,對小明倒有點偏心,可能因為小明年紀輕、個子小,每星期上課,江師傅只要求小明練一些基本功,不到一小時,小明便可以坐在角落,看師傅授課。

江師傅平時溫文有禮,沒有脾氣,但一到上課時段,他馬上變成一位一絲不苟的嚴師。

「停!停!停!別再動,你整個星期到底練過功嗎?有?別騙自己!看你左搖右擺,便知道你完全沒練過我上次教你的基本步法!」江師傅一點不客氣地教訓15歲的俊偉。「再來!再做一次!」

俊偉把動作重頭做一次,但明顯力不從心。

「不對!」江師傅說。「你的步法全錯。看我的!重新再做。」

俊偉吸一口氣,再重頭開始,但明顯不願意下苦功,動作做完了,連小明也看得出俊偉的錯誤。

「不對。」江師傅說。「看我。這是第一步,最基本的第一步,你先做好這步,再嘗試第二步。」

俊偉沒精打采地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基本動作,但和老師不比還好,一比便相形見拙。

「俊偉,我們不能再練下去。我收你為徒,是希望教你學拳術。但看來你每星期來上課只是為了見見同學,開開心心,如果你真有興趣習武,一定要從基本功學起。我不會讓你馬虎了事。門是大開的,你不喜歡練功,可以馬上離開,我不會怪你。你告訴我,你到底想不想跟我習武?」江師傅問。

俊偉回頭向大門看了一眼,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想學…我想跟你…」

「為甚麼你想習武?」

「…我…我喜歡…」

「喜歡甚麼?」

「我…我喜歡和師兄、弟一起上課…一起到…到外面參加醒獅大會…到…去參加比賽…」

「外遊、比賽、醒獅大會誰也希望參加。我問你 — 你連基本功還沒練好,怎能參加比賽?到底你有沒有興趣習武、學藝?」江師傅問。

俊偉聳聳肩膀,點點頭。

「你是認真的嗎?」

俊偉看着地板,點點頭。

「好,我給你一個機會,你跟師兄到牆角那裏,重新練基本步第一步,你可能要練幾百次,練到師兄滿意為止。去!」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2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3)

聽到這裏,有讀者提出了三個問題:–


問題一:
你寫的是故事?還是事實?


答案:
     是故事,也可能是事實。這故事內的人名、地點、時間及內容全部可能發生過,但部份曾被整理。爲什麽要整理?因爲一些內容是口頭紀錄,我沒法找到客觀歷史資料証實這些記錄的真確性。


問題二:
這博客內容…應與音樂有關…那麼武術與音樂…怎樣扯上關係?


答案:
     這博客的内容一定與音樂有關。在這故事內,你可以用「音樂」去代替「武術」一詞。


問題三:
甚麼?武術與音樂到底有什麽關係?


答案:
     武術和音樂實在有一些共通點,請看下去…


問題四:
甚麼共通點?


對不起。我說只提三個問題。請別再發問。像我父親說:「別再煩我好嗎?」故事看下去,自有分解。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1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2)


好景不常,小明爹把母親接到香港不久,苦難便來了。日本發動了侵華八年的行動,中國東、南各省被日軍侵佔,香港也進入了三年零八個月那黑暗日治歲月。小明爹失業了,但他不能停止工作,因為他不單要養活自己,也要照顧母親及姐姐。工作找不到,不用怕,天無絕人之路,小明爹索性當香港與廣東省各地的走私客,任何能賣好價錢的貨品,他都願意代運,包括糧食、金飾、藥物及廣東省中國游擊隊需要的軍火、槍械等物資。生命隨時受威脅,但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天不怕、地不怕,做了幾年這高風險的工作,不但養活家人,儲蓄也增加了,生活也改善了,還可以體體面面地迎娶了一位武師的女兒,成家立室,多美好的結果!


1945年,抗戰勝利,香港光復,小明也出生了。


小明長大的日子,一找到機會,便坐在父親旁邊,問這問那,希望父親說往事,但小明爹始終守口如瓶,不願談日治時期的經驗。


「爸,告訴我,你殺了多少日軍?」小明問。


「我沒殺過人。」爸爸說。


「爸,為什麼日本人侵華?」


「為了控制中國廣大的土地,為了奪取我國的資源。」


「我痛恨日本鬼子。長大後,我一定帶軍隊到日本去,殺死那些可惡的日本人!」


「廢話!你不能無緣無故殺害無辜老百姓,假如你這樣做,你便像當年發動戰爭的日本領袖一樣醜惡。不要胡思亂想,去練功吧!老師教了些甚麼新招式,好好練習去。」


「但爸爸…為什麼我要跟老師學武術?為什麼你不能教我?」


「我們練武的深信『易子而教』的重要性。」


「但爸爸…我…我還是希望你教我…我要…」


「別再胡鬧!去!去練功!別再煩我好吧!」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10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武林大師(1)



命中注定,小明與武術終生結緣,小明全家都習武。


小明的父親從來沒見過生父。1917年,小明祖父客死上海。小明的祖母正懷着小明的父親。祖母多辛苦才把孩子撫養成人,但1920年代,在南中國小村,有機會接受中學教育的孩子少之又少。小明父親只上了幾年小學,便要謀生養家,可幸當年鄉村裏有一位習「螳螂拳」的武師,看見在村內這個孤兒,決定收他為徒,避免孩子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對孩子來說,這是天賜良緣。一方面可習武功、學紀律,一方面認識了不少村內同年的年青朋友。


1932年,15歲的小伙子終於決定離開故鄉,從廣東省跑到香港闖天下。來到香港這大城市,讀書不多,不懂一句英文,只能當勞工、做苦力,每天大清早便跑到市場找工作,從清早做到晚上,完成了16小時工作,找個有蓋的街角,倒頭便睡。


天無絕人之路。小明爸爸工作了幾年,收入日漸穩定,還儲存了一些錢。對!香港始終比鄉村好,機會良多,手上有點積蓄,小明爹馬上跑回老家,把母親及姊姊接到香港來。多美好,和家人終於團聚在一起了。


「我是幸運者。」小明爹想。「終於可以報答母親辛苦養育之恩。媽,你放心,有我在,你不愁生活。」


生活問題解決了,小明爹在香港找到了一批習「螳螂拳」的老師,繼續練習武術。他蠻喜歡這運動。一方面,同門師兄、弟成為了他最可信任的朋友。另一方面,習武術令他學會了紀律、刻苦及忍耐的重要性。


 

(待續)


標籤: 武林大師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08日
2011-2013基金外訪建議


2011-2013基金外訪建議

        過去一個月我們收到了基金成員學校對於2011至2013年學生外訪地點及內容的建議,在此我向所有提出意見的校長、老師及同學們致謝。


        部份意見極富創意,也給基金行政人員帶來了新靈感。以下我把一些我們從來沒考慮過的地點列出來:–


  • 越南
  • 柬埔寨
  • 南韓
  • 芬蘭
  • 法國


        我的反應?


        棒!

 
       當然,基金不一定有能力支持我們的器樂同學到這些地點訪問。我們能否在這些地點找到願意和我們的同學進行音樂交流也是要解決的問題。但不論能否成事,我對有創意的建議永遠持肯定的態度。


        有夢想,才有將來!棒!


        至於外訪時間,有學校建議把外訪集中在暑假及復活節。我們明白這建議的道理,但要進行交流,便要找當地學校單位,香港有考試的安排,外地同學們也有同樣的壓力,在這階段,在安排大型活動時(包括基金的音樂營),我們會以長假期作為目標時段。


        下一步?


        我們會向基金領導作2011-2013年外訪的建議,然後在基金網頁公佈,讓各學校及同學們好作準備。


標籤: 2011至2013年音樂交流之旅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04日
讀者回應


讀者回應

一個學生對「笨蛋!我是獨奏家!」一文的回應:

 

                讀完蕭先生所寫的故事「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笨蛋!我是獨奏家!」之後,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當中的天才小莫給我的感覺並不是一種令人感到羨慕的感覺,相反而是覺得可悲。為甚麼?擁有天才般的能力不是很好嗎?不是的,文中的天才小莫雖然擁有很好的能力,但他的生活卻錯失了許多童年的經歷,他每天的生活除了練習之外,還是練習......

 

                文中提到要成為國際級大師除了技術之外還需要超凡的個人魅力及性格,要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對音樂要有「做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的態度和不斷尋求、學習、…這才是真正的天才,名符其實的獨奏者應有的表現。這一段我是十分贊同的,事實上很多演奏者都會不知不覺間改變了,變得自私自利,變得目中無人,不顧後果......而這個故事正正就是這些演奏者的寫照,這個故事也能時刻警惕我們,讓我們不要成為另一個自私自利的小莫。

 

 

倫錫輝


標籤: 讀者回應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03日
學者文獻


學者文獻

中國音樂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十五)

 

中國音樂裡的組件

 

談到旋律,開始觸碰到音樂與聽眾直接溝通的界面。

 

混沌很怪。他萬古長存,很普世,但不擅大眾語言。幸而,他善解世情人意----

 

混沌:  我明白你的苦處。音樂是聽覺上的藝術,不要說用文字,即使有樂譜,亦須是有音樂經驗的人才易理解。所以,老先生們以口傳心授為主,着重親自示範,輔以樂譜,是有其道理的。

 

我:       上周,我談到中國音樂的旋律「有些東西」,這個「有些」,如果要一樣樣道來,也許可以編制詞典了。

 

混沌:   那麼,我們就合力來編制這部中國傳統音樂大詞典罷,由旋律,到節奏、曲式. . . .等等,每次附在結尾,也好供學生們查閱。

 

好吧,看着試辦。上周說過加花,今天就解釋加花的一些種類。

 

不過,這裡須先言明導至中國音樂經常性地加花的一個原因:演奏家的主導角色。

 

中國人傳統上不像洋人那樣重視作曲家,所以經常反而是留下記譜的人的姓名,只知是

 

由誰記譜傳譜,卻不知由誰原創。有關原創者的,裡面有許多是傳說,例如孔子推崇<韶>,傳說是上古三皇五帝中的舜的音樂,那到底是舜作的,還是舜同代人作的,根本沒有人說得準;莊子用以闡述思想的<咸池>,則是黃帝時的音樂,這也有同樣的問題。同時,中國人也愛借托古人,例如我們今天彈的<高山>與<流水>,雖然許多人都相信其實並非伯牙的原作,但今人在作樂曲介紹時,仍喜歡依附着伯牙與子期的故事。

 

由於音樂不重作品的原創性,這便提供演奏家很大的發揮空間,供他們隨着需要,在旋律中加減音符。

 

此外,中樂旋律不避相鄰音一再重複,樂句經常性反覆。例如<梅花三弄>的do sol sol sol---mi re do sol sol sol--- mi re do re do re mi sol sol sol---以這樣開始的主題便在全曲中一再重覆;而「三弄」的意思,亦即這樣展開的主題,共會彈弄三次。於是,這當中就需要演奏家來潤飾。

 

一段旋律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甚至中間插入其他東西,前後地重複十數次,以至數十次地奏,是中國民間音樂裡的一大特色,十分常見。例如婚喪用的儀仗音樂要隨儀仗隊走的路程長短、停頓、速度等來隨機應變,有時一奏起來就是幾小時,有時甚至更長。彈奏這類可長可短的民間音樂,彈奏者的身價,往往視乎他們能否激發起參加者的情緒,於是一段旋律如何穿插變化,演奏的臨場發揮便很關鍵,加花減花是必不可少的技巧,當然也不只於加減花。這些都是民間演奏藝人的「揾食」必殺技。

 

還有,中國音樂雖然有五聲音階、六聲音階、七聲音階,甚至八聲,以至九聲音階,但音樂旋律裡往往只用上其中四個音,也有只用兩個、三個音的。日後我在講到音腔時,會較詳細地解釋。此外,為了音腔上的需要,也會利用到加花技巧。

 

加花是一種裝飾手法。學習加花:一方面,是學習變奏的能力;同時,另一方面,也須從中學習捕捉規律,了解到音樂的可塑性,了解到同一旋律透過不同的加花手法,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喜怒哀樂。

 

由於加花是民間演奏手法,故此沒有一種精確的定義。

 

從學術角度看,是否應把加花分為狹義與廣義,目前還說不準。一般而言,學術界會把它分為原板眼加花,與增減板眼加花兩種。前者不改變原來旋律的板拍結構,後者則會對原有板拍產生增或減的作用。

 

(請假啓事:混沌與我五月趁春暖花開,將西飛香格里拉雲遊。特此向看官們請一個月假,六月七日再戰江湖。再見。)


標籤: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02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甚麼?這是音樂?(6)

故事寫完了,有人問,你有何主張?你打算在青年音樂訓練基金開辦流行音樂班嗎?

不會,絕對不會。基金工作己夠繁忙。我們不會推銷流行音樂,也不會成立流行音樂隊,這不是我們的工作重點。這類工作太多人正每天在做:流行歌星、唱片製作人、電台、電視台…他們全部已投入推動流行音樂文化的工作,不需要基金幫忙。

其實「甚麼?這是音樂?」這文章的主題不是流行音樂。

我寫這故事是為了鼓勵年青人努力追求知識,不斷增廣見聞,同時提醒他們,切勿讓成見或偏見令自己固步自封。

在本文內,「流行音樂」這一名詞,讀者們可以用不同的代名詞:「印度音樂」、「南美洲音樂」、「伊朗音樂」、「佛教音樂」、「回教音樂」…其實任何非音樂名詞,也可成為代名詞。

過去數十寒暑,我不時會思考為何父、母及提琴老師不喜歡我接觸流行音樂。我深信他們出於好意,他們可能不想我浪費光陰,做些他們認為價值較低的事情。他們也可能認為流行音樂比不上古典音樂。他們對「貓王」那種「擺身擺勢」的歌唱方法,也可能不敢恭維吧。

老實說,我成長後,看見「貓王」那種放蕩形骸的舞姿,便完全瞭解父、母爲什麽不喜歡這位「油頭粉面」的「飛仔明星」。但「貓王」那種令人反感的舞姿是一回事,他唱的歌的藝術價值卻是另一回事。我絕對不會用「優」或「劣」去形容任何一種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國籍、不同地區或不同形式的音樂,因為如果我太倉促、太表面化地作判斷,我極可能被自己的成見及偏見誤導,錯過了認識及吸收新知識的機會。還有,我接受任何對藝術水準的客觀評審,包括在音準、節拍或風格方面的判斷。但我不會接納任何基於偏見的評語。爲什麽?「偏見」本身已不是好東西,而「偏見」往往與三位「沙煲兄弟」同行:「傲慢」、「無知」及「無能」。這四種人性的弱點:「偏見」、「傲慢」、「無知」及「無能」可以對年青人的成長做成無可葯救的傷害。

那麼我建議甚麼?

我建議我們對任何音樂,任何事物多點包容、少點成見,讓我們在有機會的時候,多學些新知,多增些見聞。

今天,假如提琴老師板著面孔問我:「炯柱,你認為流行音樂也可算是音樂嗎?」

我一定這樣回答:「老師,我認為流行音樂也是音樂。老師呀,別忘記,莫扎特在生時寫的、演的樂曲,其實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



—  完  —


標籤: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   甚麼?這是音樂?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2010年5月01日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甚麼?這是音樂?(5)

我始終不明白為何父、母不喜歡Elvis Presley,他倆說Presley是一個「飛仔」,一個壞榜樣。我?我只喜歡聽他唱歌。50/60年代,我家沒有電視機,Presley唱歌時的動作我一點也看不見,我又怎會去學他?還有,日後我變好、變壞,到底與流行曲有何關係,誰算得清?父、母教我分辨是非,我心領神會,但連流行曲也不准聽,過份了一點吧?


父、母反對流行音樂的程度,原來不及我的提琴老師。


一天,我大清早便拿着提琴,跑到老師授課的教室,我早到了,老師仍未回來。我打開琴盒,做好熱身,輕輕拉Elvis Presley的「Love me tender」。


「別拉!」


我嚇了一跳。老師站在我背後,他那時走進教室,我完全不知道。


「你拉什麼?」老師不悅地問。


「Er…我…我聽電台廣播…」


「電台廣播的流行音樂你也去拉!垃圾!在小提琴曲目中,有那麼多美妙的歌曲,你不拉,偏偏要拉…這也算是音樂???你希望跟我學拉提琴,便以後不要在這教室拉垃圾流行曲!牢牢記著!」


我沒跟父、母或提琴老師辯論,也沒興趣跟他們討論流行音樂的價值。我明白他們的擔心,他們的好意。他們不喜歡,我喜歡。他們不聽,我聽。只要不在他們面前聽便算了。流行音樂我聽了60年,變壞了多少?天知道。1964年,我不再上小提琴課後,我參加了一個流行樂隊,學會了彈電結他,到處表演,多開心。


現在我還喜歡流行音樂嗎?當然喜歡。只要音樂悅耳、感人,我馬上彈、拉、唱。



(待續)


標籤: 北京學生參與香港與新加坡之旅後感  ;   求求你!別再來這套!  ;   甚麼?這是音樂?

張貼於: am 12:00 0 回應

 

 

Copyright © 2010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Designed by Sunny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