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炯柱博客

     返回

  炯柱博客 炯柱博客

目錄

 

封存

 

 
2010年2月15日
學者文獻


中國音樂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五)

中國音樂–不知源頭的多元文化

正月初二,新春伊始,温故思新。

(混沌忙於招呼他的朋友鯈、忽、鯤,與鵬等,留下我唱獨脚戲。)

我們開章明義,已把眼下的討論,先局限於漢族音樂。然而,即便是漢族,那也是一個動態概念。

先秦樂史中,有四夷樂。於公元前二千多年,四夷樂已進入夏朝的領地;周朝祭祀典禮裡,亦有用。夷,一般都被理解為外族,蠻夷;所以,四夷樂亦即四方外族的音樂,蠻夷的音樂。

四夷指的是那些民族,現不可考。近代的音樂史多會引《呂氏春秋》<音初篇>,指四夷是指來自周朝文化中心以外東南西北四方的民族,他們的音樂便是四夷樂,其中包括南音,乃詩經中的<周南><召南>;此外還有西音,亦即秦音。如此說來,楚地秦地當時皆夷族之地,但戰國之後,這些地方巳納入漢族文化之內。更有趣的,是我們自稱漢人,實源自劉邦所建立的漢朝;劉邦其實是南人,故此他跟漢武帝都特別喜歡楚聲。如果按夏朝周朝人的看法,漢代的統治者有可能是夷族。那漢文化豈不是漢夷難分? 楊蔭瀏《中國音樂史綱》便有<華夷之分的時代相對性>一節。這點值得注意。

夏商周都是華夷雜處。不過,從人種角度,當時的華人與部分的夷族可能是具相同DNA排列,只是大家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不同而矣。夷族文化甚至具有備受中原族裔尊愛的地位。例如,孔子亦愛南音。這在《論語》中有記載。《後漢書》〈注薜君章句〉亦說:『南夷之樂曰「南」。四夷之樂,唯「南」可以和於「雅」者。』「雅」即雅樂。

漢文化自古以來就有包容性,也與外族相互融和,具有很強的同化能力;而且,漢文化不是沒有擴張性的。周代文化的中心原來只局限於當今的河南省一帶。今日的漢文化呢?可想。

不過,漢文化的擴張,由河南伸展到秦、漢兩代的領土,及至盛唐,國土版圖達到頂峯,形成今日我們心目中那個中國的概念,漢文化所及的地域也隨而擴大。然而,文化本身的內涵並不隨政治勢力的擴大而變得豐厚。文化內涵其實是不斷在加加減減。透過戰爭,國與國、領地之間的吞併,單一國土版圖的擴張,漢文化的版圖於是有所擴大。但內涵卻會因統治者的決策而被毀,以秦滅六國後為例,許多六國以至前朝的文獻、科學與技術都消失了。到了漢初,大家又回到秦以前去找尋智慧。漢武帝復古,興禮樂,設五經博士,文治武功,進一步拓展勢力。這是文化內涵被減完後,恢復了局部,再加入一些新元素;但有些失去的東西,卻永遠失去了。這便是為何有人反對以發展論文化之故。

文化随着國家勢力而擴張。在周代,主要是向東南開拓,到了漢代,就開始轉戰西北了。至於漢夷文化亦是透過戰爭與通商,你來我往,互相影響。

世界有來就有往,這是規律,否則就成了一潭濁水。戰爭會促成文化傳播,也會消滅文化。國勢強弱,也會形成文化流向傾斜。文化如是。音樂作為文化形式之一種,亦不例外。

(待續)


標籤: 學者文獻

 


提交評論


 

 

Copyright © 2010 Music for Our Young Foundation.Designed by SunnyVision.